宋辽间的"澶渊之盟"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17 02:21:31
请结合实际,谈谈看法

北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年),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,深入宋境,兵抵澶州(今濮阳),直逼北宋都城东京汴梁(今开封),朝野震惊,主战、主和两派各持己见,莫衷一是。宋真宗(赵恒)畏敌,欲从王钦若、陈尧叟等之计,迁都南逃。宰相冠准力排众议,坚持抵抗,并力促真宗皇帝御驾亲征。真宗勉强至澶州督战。宋军士气大振,坚守辽军背后城镇,又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,射死辽大将肖挞凛(凛,一作览)。辽恐腹背受敌,提出和议。宋真宗素主议和,一味苟安,以“屈己安民”为借口。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,继遣曹利用赴辽营谈判,于12月间(1005年1月)与辽订立和约,由宋每年输辽岁币十万两、绢二十万匹。因澶州亦名澶渊郡,史称“澶渊之盟”。
从雍熙三年(公元九八六年)冬到至道三年(公元九九七年)宋太宗逝世,辽朝对宋就发动过三次大规模的攻势。此外还有一些小打小闹的。种种迹象表明,宋朝感觉到负担,不易支持这种作战。《宋史》记载986年北伐失败后,朝廷于翌年“遣使市诸道民马”。宋朝由于契丹不许马匹入宋,政府方面的缺马程度可见一斑。而且,宋军主力一旦移师深入,辽军就给他们迎头痛击,高级将领阵亡许多。宋自“杯酒释兵权”以及逐渐重文轻武后,军将乃至军队整体素质都有所下降,长期的战争让宋朝力不从心,可以说是不堪重负。而澶渊之盟以后,宋、辽结束连续数十年的战争,使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,不仅双方边境大片地区得以发展生产,双方还进行经济交流和商业活动,促进两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和平往来。至于岁币的数目,尽管后来当战事再起,宋朝一战败,会随之增长,但,要想想,宋真宗在一开始有胆量开出一百万这个价,他绝不是心血来潮,一时感情冲动。而且据黄仁宇先生的说法,即使到了南宋,每年向北提供的岁币,“其银绢五十万两匹之数仍只占国家收入之一小部分(专家估计岁币达一百五十万时仍只值南方政府收入之2%)”大家记得,只是2%。也就是说,在北宋时也应该是这个数目左右或者更少。所以,说由于岁币问题而导致北宋的灭亡是无根据的。同时也说明,过度地强调澶渊之盟的严重性,不过是在为宋朝的灭亡找托词。众所周知,北宋的灭亡不是突发病变猝死,而是恶性肿瘤日积月累不断扩散和外界恶劣环境导致的。何况,宋朝后来通过开设“榷场”有一定收入补偿;而周世宗北伐时收复的“幽云十六州”中的瀛莫两州,契丹在和谈中曾一度索还,也被宋朝拒绝;另外,盟